借跟崗之機,鋪展成長之徑。研教學之道,尋覓教育之韻。2025年4月30日,“十四五”(總第四批)莆田市中小學幼兒園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(yǎng)對象培訓跟崗實踐研修在莆田第五中學如期舉行。本次活動以課堂實踐為基石、專題講座為指引,在思維碰撞與經(jīng)驗交流中,為化學教育教學注入新活力。
本次活動由莆田市進修學院化學組洪清娟老師主持,第四屆莆田市學科帶頭人培養(yǎng)對象及其他三十多位老師共同參與?;顒右?/span>“基于化學學科的理解的模塊融合深度學習”為主題,通過課例展示、教學研討、主題講座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深入探討了如何在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打破模塊界限,進行深度融合,加深知識的理解,提升學生核心素養(yǎng),科學備考。
首先,來自莆田第五中學的陳朝陽老師帶來高三專題復習課《鍵的極性對化學性質的影響》。課堂上,陳老師從五個方面展開:試題考查、課標要求、回歸教材、知識梳理、學以致用。一、試題考查:展示2024年高考試題與鍵的極性有關的內容,同時分析考查的考點與角度;二、課標要求:從課標的內容要求及學業(yè)要求分析鍵的極性在復習時須注重基于學科理解,增強模塊融合的意義,強調了鍵的極性的重要作用;三、回歸教材:展示了三個版本教材中有關鍵的極性的內容,通過分析不同版本的優(yōu)點,進行資源整合,深入理解鍵的極性,及鍵的極性在不同模塊中的地位與重要作用,同時借助教材對于易混淆的概念的辨析與理解進行剖析;四、知識梳理:基于信息與數(shù)據(jù),分析了鍵的極性的影響因素及作用,通過三個任務深入理解,分別是羧酸酸性比較、堿性比較、反應活性。并及時通過試題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;四、學以致用:通過高考試題的解答與分析,及時鞏固本節(jié)所學內容,同時構建解題的思維模型。整節(jié)課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,組織小組討論分析鍵的極性如何影響物質化學性質。同學們積極參與,熱烈探討,在思維碰撞中深入理解知識,課堂氣氛活躍。
開課結束后,洪老師主持了精彩的點評環(huán)節(jié)。參與活動的老師們深入的評課與交流,對陳老師的課程設計、教學方法以及與學生互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且細致的研討。多位教師進行了精彩的點評。陳老師本節(jié)課選材豐富,注重提煉學科思維,注重化學思想與結構、原理模塊的融合,提煉化學基本思維方法,注意與有機基團的相互影響,引導出吸電子基與推電子基。陳老師選題與近幾年高考切合,體現(xiàn)綜合性,模塊融合思想,是近幾年高考命題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。融合了三個版本教材的優(yōu)點,特別是易混概念的辨析,如臭氧的極性鍵問題,拓展了學生視野。選擇的習題非常典型,注重模塊融合內容的考查。陳老師基于學情和學科理解設計的一節(jié)高三化學復習課,抓住命題熱點,注重模塊融合,利用結構解釋、預測物質的性質,判斷產(chǎn)物。注重正向思維、逆向思維,素材的適當拓展,選取不同角度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,是一節(jié)高效的化學復習課。
最后,莆田市化學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洪清娟主題講座《以高質量學科課題研究助推新時代課堂教學轉型——省教科所“基于化學學科理解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”》 洪老師結合自身課題研究的經(jīng)驗展開分享。她指出,新時代課堂教學轉型迫在眉睫,高質量課題研究是有力助推器。以 “基于化學學科理解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” 課題為切入點,詳細闡述如何打破傳統(tǒng)教學局限,從學科本質出發(fā),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。通過實際案例展示單元整體教學在培養(yǎng)學生化學核心素養(yǎng)方面的顯著優(yōu)勢,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與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路徑。主題講座既是對中學化學學科帶頭人培養(yǎng)對象跟崗實踐活動有關申報課題,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指導,也是她主持的福建省教育科學規(guī)劃課題2023年立項(編號: FJJKZX23-199)《基于化學學科理解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》結題匯報。
行遠自邇,篤行不怠。每一次的研討和交流,都是一次思想上的盛宴,既有集中討論下的專注,又有可落地的實踐策略。愿我們在研討中學履不停,篤學善思,勤于實踐,精準把握教育的新航標,賦能新課堂,深入課堂尋經(jīng)探寶,持續(xù)充電不斷提升,爭做時代大先生,爭做有教育家精神的四有好老師。
撰稿:陳朝陽